布谷医生
首页 > 健康知识 > 正文

频繁的临床下癫G样放电对睡眠结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21 23:22:37浏览:
  目的:分析临床下癫G样放电对睡眠结构的影响,为临床需要提供客观的指征。
 
  方法:对44例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儿童癫G患(BECTS)者进行全夜脑电多导睡眠监测研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结果BECTS患者的睡眠周期中棘波指数分布为Ⅱ期>Ⅰ期>Ⅲ/Ⅳ期>REM期;BECTS患者的REM期比例缩短、潜伏期延长,Ⅰ期睡眠比例增加,Ⅲ/Ⅳ睡眠比例减少;临床下G性放电频率与睡眠结构失调发生呈正相关关系;频繁的临床下G性放电(>10次/分)是引起睡眠结构失调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频繁的临床下癫G样放电可以引起睡眠结构的紊乱,是需要给予抗癫G药物治疗的指标。
 
  讨论:
 
  在PSG的研究工作中,可能会有很多的因素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首夜效应和抗癫G药物对于睡眠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虽然我们的研究中丙戊酸钠(可用于BECTS的治疗,大剂量对于睡眠有稳定作用)的常规用量对睡眠的构成无影响,我们还是注意在同等可比的基础上以尽量减少混杂因素的影响。
 
  临床下G性放电在睡眠周期的分布:由于在NREM期脑同步化机制占主导作用,癫G活动易在此期被泛化,癫G样放电更明显,而在REM期和觉醒期脑非同步化机制占主导作用,故对癫G活动产生抑制作用。在儿童癫G,睡眠期癫G活动主要受睡眠纺锤诱发机制的调节。在NREM睡眠的Ⅰ、Ⅱ期,脑干网状结构的传入减少使得细胞膜表面电位在睡眠纺锤的频率范围内波动;在Ⅲ、Ⅳ期时,随着丘脑皮层细胞的超极化,睡眠纺锤样活动逐渐被δ波范围内的慢波所取代。以往不同的研究对于睡眠时G性放电在各时相的分布有相异的结论。Clemens等分析了BECTS患者棘波的频率、形态,发现棘波密度最大的是Ⅲ、Ⅳ期,其次是Ⅰ、Ⅱ期、REM期和清醒期,在第一个睡眠周期中棘波数目最多。Nobili等在第一个睡眠周期中没有发现NREM期各时相的棘波指数有统计学差异,但总的NREM期癫G活动要强于REM期。对于NREM期中各时相的癫G活动的不同观点,我们猜测可能与监测仪器的导联设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有关。我们在睡眠多导监测中发现:BECTS患者经常出现睡眠片段,尤其是SED频繁时尤为明显,严重者可以造成REM期的缺如,甚至不能准确辨别睡眠各期的时相;G性放电频率在不同的睡眠周期中存在明显的差异。考虑到患者睡眠周期的时间和次数的不固定性,我们选择了监测过程中的第一、第二个睡眠周期的NREM期和REM期来比较G性放电的分布。
 
  结果表明:在二个睡眠周期中的SWI分布具有一致性,均为Ⅱ期>Ⅰ期>Ⅲ/Ⅳ期>REM期,经多个相关样本秩和检验,P=0.000。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