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医生
首页 > 健康知识 > 正文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发布时间:2020-08-13 22:32:53浏览: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hemorrhagictelangiectasia,HHT)又名Osler-Rendu-Weber病,是人类第9对染色体长臂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1~2/10万,其发生无地域、种族差异。该病多发生于皮肤、肺、胃肠道及脑,其中60%~70%HHT患者存在肺动静脉畸形[3],累及肝脏较少,其发生率占总发生率的8%~31%。
 
  目前至少有2种基因突变与HHT的发生有关,其中ENG基因突变常引起HHT1型,其中有40%以上的患者发生肺动静脉畸形,而ALK1基因突变引起的HHT2型,此类患者14%的患者发生肺动静脉畸形。研究发现肝脏受累多由ALK-1基因变异引起,ENG基因变异引起的很少见。累及肝脏的HTT的病理特征是肝内弥漫的血管畸形,包括三种类型:肝动脉-静脉短路、肝动脉-门静脉短路以及门静脉-肝静脉短路。这三类血管畸形常同时出现,但以某一种占优势,且在疾病不同阶段,占优势的血管畸形种类可能不同。HHT患者以皮肤、粘膜及内脏的毛细血管和微静脉扩张伴出血为特点,所以临床上对于反复鼻出血,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的患者,要高度怀疑HHT,特别是对于合并腹痛和黄疸患者要考虑而累及肝脏的HHT。临床上进一步检查胃肠镜、头颅、肺和肝的血管重建,以充分了解有无内脏血管畸形,必要时可检查其家族ALK-1和ENG基因。
 
  对于无症状的肝脏受累的HHT患者无需特殊治疗,但应定期复查,密切随访。对于有症状的肝脏受累的HHT患者应尽早开始治疗。1)对症治疗:针对高排血量型心衰以及门脉高压等并发症的治疗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衰及门脉高压治疗方法相同。对高排血量心衰患者应强化药物治疗,包括纠正易诱发心衰的贫血和心律失常。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肝脏受累的HHT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不能有效改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胆系缺血引起的腹痛主要予镇痛治疗,当出现胆管炎症状时应加用广谱抗生素。因为存在胆系缺血,有胆系症状的HHT患者不建议行染的嫘械ü茉煊暗惹窒圆僮饕员苊獾ü苎椎炔⒎⒅2)降低分流量的治疗: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和经腹肝动脉结扎术已成功用于治疗HHT累及肝脏引起的高排血量心衰和门脉高压,在绝大多数病例中都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因而被推荐为非药物治疗的首选方案。而对于已出现肝胆系统缺血的HHT患者,由于栓塞治疗可能加重缺血导致胆管坏死、肝坏死等致命性并发症,所以不建议采用栓塞治疗或肝动脉结扎术。3)肝移植术:肝脏受累的HHT患者,肝移植术是唯一被证实有治愈的治疗方案,但费用昂贵、供体缺乏及终生免疫抑制治疗等都使其难以成为肝脏受累HHT的首选方案。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