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医生
首页 > 健康知识 > 正文

杂交技术治疗B型夹层累及主动脉弓

发布时间:2020-08-29 18:50:25浏览:
  传统的针对累及主动脉弓的B型主动脉夹层分离的外科手术策略是替换主动脉弓远端和降主动脉,往往需要深低温停循环或股动静脉转流,手术复杂,并引起一定并发症[1]。近年主动脉腔内隔离技术广泛用于B型主动脉夹层分离[1,2],和传统手术相比手术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杂交技术(hybrid),即联合主动脉弓上分支血管旁路手术和主动脉腔内治疗技术[3,4],为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B型夹层开辟了一条简单、安全、有效的新方法。本文总结我科近一年开展杂交手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B型夹层的经验和短期随访结果。
 
  1、资料与方法
 
  本科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共收治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10例,其中3例累及主动脉弓部。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2.3±11.2(28-56)岁。2例累及Z3区近左锁骨下动脉根部,1例累及Z2区(见图1)。2例既往有高血压多年,1例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高血压多年,入院前已间断性腹腔透析治疗。3例患者入院后经主动脉CTA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B型,心电图显示左室高电压改变,胸片示上纵隔影增宽、心脏超声未见明显改变。3例患者均行脑血管CTA,提示willis环及左右基底动脉交通良好。
 
  图1主动脉弓部分区:Z0区包括升主动脉至无名动脉开口远端,Z1区包括无名动脉开口远端至左颈总动脉开口远端,Z2区包括左颈总动脉开口远端至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Z3区包括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2cm的降主动脉,Z4区包括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2cm以下的降主动脉。
 
  所有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后实施分期的杂交手术。一期行头臂干旁路手术:手术在全麻、脑血氧监测下进行,其中2例行左颈总动脉(LCCA)和左锁骨下动脉(LSA)旁路术,分别在左胸锁乳突肌内侧和左锁骨下做小切口,分别暴露LCCA及LSA,侧壁钳夹LSA,纵形切开,用5-0聚丙烯缝线将8mm人造血管(Hemashiled,BostonScientificCo.,USA)与LSA做端侧吻合,然后将人造血管另一端于锁骨后穿越至左颈部,在胸锁乳突肌后方同法将人造血管与LCCA行端侧吻合。手术全过程中脑血氧(INVOScerebraloximeter5100B,SmaneticCorporation,USA)监测,无明显改变。术后四日行二期主动脉腔内隔离手术:全麻,股动脉穿刺,DSA引导下行腔内修复术,选用Hercules直管型覆膜支架(上海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30-34X160mm,术中行选择性桥血管造影及CTA检查示LSA至LCCA桥血管通畅,近端锚定点位于LSA下方,覆膜支架打开后完全覆盖LSA开口(见图2B)。
 
  另1例行升主动脉和LSA、LCCA旁路术:第二肋间横断胸骨,保留右侧乳内动脉,切断并缝扎左侧乳内动脉,分离胸腺,无名静脉等,充分暴露升主动脉、无名动脉、LSA、LCCA,侧壁钳夹LSA,用5-0聚丙烯缝线将8mm人造血管与LSA端侧吻合,同法将另一根8mm人造血管与LCCA端侧吻合,侧壁钳部分阻断升主动脉,用4-0聚丙烯缝线分别将两人造血管近端吻合于升主动脉壁。术中全程脑血氧监测未见明显变化。手术后3日行二期主动脉腔内隔离手术,术中升主动脉造影见桥血管通畅,近端锚定点定位于Z1、Z2交界,前端裸支架已达Z0区,支架腹膜部分完全覆盖LSA,部分覆盖LCCA(见如图3)。
 
  2、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恢复良好,住院时间17天(12~25)。在早期随访中,1例因术前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考虑碘造影剂对肾脏的毒副作用,仅于术后半年行CTA复查,其余2例分别于术后1、3、6、9月行主动脉CTA复查,其结果显示腔内支架均未移位,无内漏发生。2例患者旁路桥血管位于颈部,用血管Doppler监测桥血管峰值流速(PSV),结果满意,1例桥血管位于胸腔内,无法测得流量。1例于二期手术后出现左上肢麻木,不排除臂丛神经损伤可能,甲钴胺和呋喃硫胺治疗2周后症状缓解。
 
  3、讨论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近年来发展迅猛,尤其是对B型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几乎成为常规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避免了开胸、体外循环、深低温等的创伤,可以降低手术的死亡率。Bavaria等对比研究报道TEVAR的死亡率是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3%,而传统手术治疗的死亡率是11%,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5%,认为TEVAR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更加安全、有效[1]。但B型夹层的破口多位于降主动脉起始段,往往累及主动脉弓部,在此情况下近端锚定区(PLZ)的长度不够充分直接导致支架附着区内漏(I型内漏)的高发生率,I型内漏是导致腔内治疗后动脉瘤破裂的主要原因[5],而弓上血管旁路术可以扩大近端锚定范围,减少了I型内漏的发生可能[6]。目前弓部血管旁路术多种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即扩大近端锚定范围,减少TEVAR的并发症。最佳的锚定区的长度仍有争议,但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在1-2cm以上[7,8],经弓上血管旁路术处理后,锚定区在原来的基础上至少增加2cm。近端锚定部位的选择决定了主动脉弓上分支血管旁路术方式,仅仅需要覆盖Z2或Z3区的主动脉夹层,只需行左颈总动脉或升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旁路,而需覆盖Z0或Z1区域的主动脉夹层,术前需行至少两分支的转流,这种方法也称弓部的去分支化(supra-aorticdebranching)[9,10,11],如图4所示。弓上血管的旁路手术入路,最简便的方法便是颈部做切口完成手术。这样一方面避免开胸,减少了胸腔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可减少出血,缩短恢复时间。甚至有学者报道在局部麻醉下完成左右颈总动脉的旁路术[12]。除颈部切口外,胸骨正中切口以及横断胸骨切口、L型左侧半胸骨切口等也可很好的暴露主动脉弓,尤其是二支以上的弓上分支需行旁路术时,可以减少周围神经血管的损伤。[13,14,15]
 
  左锁骨下动脉(LSA)[ZQ1]封闭是否会造成患者上肢缺血、脑血管意外及脊髓缺血的问题还有争议。RizviAZ等通过对51个研究的荟萃分析认为LSA封闭后可能造成以上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16]。KotelisD等通过回顾性分析认为选择性的行LSA旁路术可以减少以上并发症,选择指证是:a、左手优势的,b、左侧椎动脉优势型,c、右侧椎动脉发育不良或后天引起的狭窄甚至阻塞,d、左乳动脉优势,e、左上肢动脉有永久性动静脉造瘘的患者(血液透析患者)皆是行左锁骨下-左颈总动脉旁路的强烈适应征[17]。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指南认为:如果患者行TEVAR术时需要封闭LSA,尽管没有强的循证医学证据(GRADE2,levelC)但还是建议术前行旁路术[18]。本组3例患者均行左锁骨下动脉旁路术。
 
  杂交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B型夹层时,需部分或完全阻断头臂干,而willis环的变异率有50%之高[19],因此,术前应行脑血管CTA检查,明确左右脑血管侧枝循环良好,避免术中脑缺氧引起围术期未发生脑血管意外、偏瘫等。许多临床报告已证实术中使用近红外脑血氧监测仪(NIRS)严密监测脑血氧可以减少心血管手术脑卒中、缺血性脑病的发生,尤其是大血管手术[20,21,22]。如果术中发生脑缺氧,则应放置腔内分流管[23],预防脑缺血。通过以上措施,杂交手术的神经系统并发征远低于传统的“象鼻手术”[24]。
 
  4、结论
 
  杂交技术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弓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弓上血管的转流方式需依所锚定区范围而定,更优化的转流方式、手术入路尚需进一步研究,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