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医生
首页 > 健康知识 > 正文

何为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

发布时间:2020-08-21 23:17:41浏览:
  当头晕、头痛,眼底水肿和视力下降等颅内压升高迹象明显出现的时候,也是部分患者就诊之时,而大部分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长期游离在临床医治范围之外,直至病情加重。既往临床常将其归结为“良性颅高压”、“假性脑瘤”、“视神经炎”、甚至“抑郁症”等。一般认为脑静脉窦血栓的常见发病原因是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异常、磷脂酶等免疫因素变化以及炎症、外伤等。血栓可以急性发病,也可以隐匿性发展;所以在临床出现程度不等,病程长短不一的特点。给临床诊断造成相当大的困难。
 
  需要鉴别的疾病有:
 
  1、脑静脉畸形,往往有较典型的“蝎爪”样影像;
 
  2、单纯的颅高压,在DSA影像中可见动脉期循环时间延长;
 
  3、颅底增殖性病变(转移癌、霉菌性和结核性脑膜炎),增强MR影像表现为软脑膜增厚或颅内转移灶。
 
  在多数病例的诊断中,可以通过脑CTA和MRV来了解脑静脉窦的形态与充盈影像,但是对脑小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以及了解脑动静脉循环时间则主要靠全脑血管造影(DSA)来确定。解放军总医院的临床测定表明,成年人体的正常脑动静脉循环时间(造影中记录眼动脉显影至窦汇影像基本消失的时间)为11-12秒左右,也就是在脑动脉期、毛细血管期和静脉期各约3.5-4秒钟。当静脉期延长导致整个脑动静脉循环时间绝对延长时,伴有颅内压(ICP)大于180mmH2O,就有可能提示脑静脉回流障碍;若伴有明显的静脉窦充盈缺损或大脑大静脉系统造影剂滞留,就可以确定为脑静脉窦血栓或脑深静脉血栓。
 
  从分类上看,脑静脉循环障碍可分为:
 
  1、小静脉血栓
 
  2、深静脉血栓
 
  3、静脉窦血栓
 
  4、静脉窦狭窄
 
  从复杂程度上可以有单纯血栓与合并脑实质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实验表明,脑静脉循环障碍后临床症状的程度取决于脑深、浅静脉有无回流通道,而不全依赖于静脉窦是否通畅。
 
  在脑静脉窦堵塞的情况下,常见的静脉回流代偿途径有:
 
  1、经蝶顶窦、侧裂静脉向海绵窦回流;
 
  2、经导静脉向颅外头皮静脉回流;
 
  3、经颅底静脉向椎管旁静脉丛回流。
 
  很多时候在静脉窦没有完全再通的情况下,因为有了静脉侧枝代偿途径,临床症状同期明显改善。
 
  在脑静脉循环障碍的病程中,抗凝是最基本的治疗方式:
 
  抗凝不但减少新的血栓形成,又可以促进体内纤溶系统化解较陈旧的血栓。虽然绝大部分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经过单纯抗凝方式得到缓解或治愈;但依靠单纯抗凝、缓慢调整的方式来治疗病史较长、病情较重、颅内压较高和颅内静脉回流的侧枝通路难以形成的病例是远不够的。而且脑静脉系统血栓病因不明,复发率极高,所以抗凝还需要长期化。解放军总医院的经验提示对脑静脉系统血栓的抗凝至少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有效的控制血栓复发趋势。
 
  因此在治疗上,应该强调不同情况的脑静脉回流障碍要有个性化治疗的选择。抗凝可以应用在基础治疗和较轻病例的处理中;静脉窦血栓适合于静脉窦内的选择性溶(碎)栓;小静脉和深静脉血栓则需要经动脉途径的溶栓;而血栓机化后形成的静脉窦狭窄更适宜球囊扩张和支架成形。而出血性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在有条件时可性抗凝加溶栓的方式会有更好的效果。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