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医生
首页 > 健康知识 > 正文

西医治疗心房颤动的常规方法

发布时间:2023-03-16 21:12:11浏览:

西医治疗心房颤动的常规方法

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房颤治疗的重要方法。药物可以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形成并发症。

西医主要有以下临床治疗方法:

1.转复窦性心律(正常节律)药物:48小时内复窦的比例很高(24小时内60左右)%),可以先观察,也可以使用普罗帕酮(450mg~600mg)或氟卡胺(300mg)顿服的方法。房颤持续48小时以上7天以下,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伊布利特、胺碘酮等。可以用静脉药物转化,成功率可达50%。房颤发作持续一周以上(持续房颤)药物转律效果大大降低,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等常用且有效的药物得到证实。

2.控制心室率(频率控制)的药物:控制心室率可以保证心脏的基本功能,尽量减少房颤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

常用药物包括:

(1)β受体阻滞剂:最有效、最常用、最常用的药物;

(2)钙通道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也可以有效控制房颤时的心室率,尤其是运动时的心室率控制优于地高辛,与地高辛共用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特别是主要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3)洋地黄:一直被认为是在紧急情况下控制房颤心室率的一线药物。目前,它主要用于控制左心力衰竭时的心室率;

(4)胺碘酮:可降低房颤时的心室率,不建议用于慢性房颤时的长期心室率控制,但胺碘酮和洋地黄可以在其他药物控制无效或禁忌时用,当房颤合并心力衰竭需要紧急控制时。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