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医生
首页 > 健康知识 > 正文

登革热的诊断原则

发布时间:2020-03-16 14:19:12浏览:

  登革热(dengue)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我国少见。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本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是登革热流行区。由于本病系由伊蚊传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成人为主,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以儿童为主。
  浪漫的夏季里,如果被某种昆虫的“纤纤细口”咬到,有时候会非常麻烦。
  一个可以传播多种虫媒传染病的蚊子,有些人被咬后就有可能罹患某些虫媒传染病,有时会造成下一代发生畸形,甚至可引起死亡。
  伊蚊是个大家族,包括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东乡伊蚊、刺扰伊蚊、背点伊蚊、黄色伊蚊、刺螫伊蚊等等,一般能够传播疾病的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以埃及伊蚊杀伤力较大。
  对于临床医生我们如何进行登革热诊断呢
  一、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病例定义
  1、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为疑似病例:
  (1)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且具备急性起病,发热(24h~36h内达39oC~40oC,少数为双峰热),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及明显疲乏等一般临床症状。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
  (2)无流行病学史,但同时具备上述一般临床症状和以下症状者:
  1)皮疹:于病程第5~7日出现,为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针尖样出血性皮疹)或“皮岛”样表现等。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3~5天。
  2)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般在病程第5~8日皮肤出现瘀点、瘀斑、紫癜及注射部位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粘膜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2、临床诊断病例
  (1)典型登革热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断:
  1)有登革热一般临床症状,且有流行病学史,即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工作场所周围1个月内出现过登革热病例,并具备白细胞计数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L)者。
  2)无流行病学史,但具备皮疹、出血倾向,且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或IgM抗体阳性者。
  (2)登革出血热(DHF)
  典型登革热伴以下临床症状之一:出血倾向,明显的出血表现(消化道大出血,或胸腹腔、颅内出血),肝肿大、胸腹腔积液;且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L)、血液浓缩(血细胞比容较正常水平增加20%以上,或经扩容治疗后血细胞比容较基线水平下降20%以上)和低白蛋白血症者。
  (3)登革热休克综合征(DSS)
  登革出血热患者出现皮肤湿冷、烦躁,脉搏细数,低血压和脉压小于20mmHg(2.7kPa)及血压测不到、尿量减少等休克表现者。
  3、实验室诊断
  具备以下实验室结果之一的临床诊断病例:
  (1)从急性期患者血清、脑脊液、血细胞或组织等中分离到登革病毒。
  (2)应用RT-PCR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出登革病毒基因序列。
  (3)从急性期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登革病毒NS1抗原
  (4)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长。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