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医生
首页 > 中医 > 正文

秋石

别名:秋丹石(《本草蒙筌》)

秋石
【别名】

秋丹石(《本草蒙筌》)。

【来源】

为人中白和食盐的加工品。古代亦有用人尿、秋露水和石膏等加工制成。 【制法】有淡秋石和咸秋石二种。淡秋石:取漂净晒干的人中白,研成粉末,加白及浆水作辅料, 拌和后,用模型印成小方块,晒干。咸秋石:取食盐加洁净泉水煎煮,过滤,将滤液加热蒸发,干 燥成粉霜,称为"秋石霜"。再将秋石霜放在有盖的瓷碗内,置炉火上煅二小时,冷却后即凝成块状 固体。 叶梦得《水云录》:"世之炼秋石者,但得火炼之法,此药须兼阴阳二炼,方为至药。阳 炼法,用人尿十余石,各用木桶盛,每石入皂荚汁一碗,竹杖急搅百千下,候澄,去清留?,并作一

【化学成分】

淡秋石主为尿酸钙与磷酸钙。咸秋石含氯59.82%,硫酸盐0.70%,钠38.79%,钾0.49 彩,钙0.29%,稀盐酸不溶物0.02%等;此外,尚含微量的镁与硝酸盐。北京市售秋石,其组成与上 记咸秋石相似;另谓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及硫酸钠,而安徽省桐城制造秋石,也用食盐为主要原料。 总之,咸秋石的主要成分为食盐。

【性味归经】

咸,寒, 《医学入门》:"味咸,无毒。" 《本草从新》:"咸平。" 《本草便读》 :"咸寒。入肺、肾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 《得配本草》:"入足少阴经 。"

【功能主治】

滋阴降火。治骨蒸劳热,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噎食反胃,遗精,白浊,膏淋,妇 女赤白带下。 《本草蒙筌》:"滋肾水,养丹田,安和五脏,润泽三焦,消咳逆稠痰,退骨蒸邪 热,积块软坚,明日清心。" 《医学入门》:"治羸弱久嗽,眼昏头眩,腹胀喘满,腰膝酸疼,遗 精白浊。" 《纲目》:"治虚劳冷疾,小便遗数。" 《本草备要》:"滋阴降火。" 《本经逢 原)):"能滋阴降火而不伤胃,补益下元真火,散瘀血,助阴精,降邪火,归真阳,止虚热嗽血,骨 蒸劳瘵。" 《现代实用中药》:"内服多用淡秋石,应用于口腔及喉头慢性诸炎症

【临床应用】

内服:入丸、散,1.5~3钱。外用:研末撒。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

【相关方剂】

治男子妇人虚劳瘦:秋石一两,干山药一两。研末,别以酒调山药为糊,丸如梧桐子大 ,又以干山药为衣。每服二十丸,温酒米饮任下。(《洪氏集验方》) 补肾水,治虚劳:真秋石十 两,白茯苓四两,莲肉四两,山药四两,小茴香二两。酒丸,空心米饮下。女子加生地二两,熟地 四两,川芎三两。红枣肉为丸。(《何氏济生论》秋石丹) 治思虑色欲过度,损伤心气,遗精、小 便数:秋石、白茯苓各四两,莲肉、芡实各二两。为末,蒸枣肉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盐汤下三十 丸。(《永类钤方》秋石四精丸) 治白浊遗精:秋石一两,白茯苓五钱,菟丝子(炒)五钱。为末, 用百沸汤一盏,井华水一盏,煮糊丸梧于大。每服一百丸,盐汤下。(《郑氏家传方》秋石交感丹) 治浊气干清,精散而成膏淋,黄白赤黯,如肥膏蜜油之状:秋石、鹿角胶(炒)、桑螵蛸(炙)各半 两,白茯苓一两。为末,糕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人参汤下。(《仁斋直指方》秋石丸) 治赤 白带下:真秋石研末,蒸枣肉捣丸梧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醋汤下。(《摘元方》) 治噎食反胃 :秋石,每用一钱,白汤下。(《医方摘要》) 【名家论述】《摘元方》:"肿胀忌盐,只以秋石拌饮食,得肿胀消,以盐入罐煅过,少少用之。 " 《纲目》:"叶梦得《水云录》极称阴、阳二炼之妙,而《琐碎录》乃云秋石味咸走血,使水不 制火,久服令人成渴疾。盖此物既经煅炼,其气近温,服者多是淫欲之人,借此放肆,虚阳妄作, 真水愈涸,安得不渴耶,配甚则加以阳药,助其邪火乎,惟丹田虚冷者,服之可耳。观病淋者,水 虚火极,则煎熬成沙石,小便之炼成秋石,与此一理也。" 《本经逢原》:"秋石以秋命名,专取 秋气下降之意。他时制者,功力则殊。火盛者宜生宜淡,阴虚者宜熟宜咸。凡劳瘵阴火亢极,而不 受参、耆补益者,立秋石丸三方,次第施治,或服或噙,则喘咳气息渐平,痰亦易出,嗽亦省力, 以其性味咸降,而无上逆之患也。先用韭汁炒黑大黄净末,与秋石等分,煮红枣肉为丸,空心服三 钱,清热散血;次用贝母、秋石末各等分,生甘草末减半,仍用红枣肉为丸,服之以止嗽消痰;后 用人参、秋石等分,炙甘草末减半,

秋石的同类中药材

中成药推荐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