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医生
首页 > 中医 > 正文

石莽草

别名:石辣蓼(《广西中药志》),头花蓼、小红藤(《广西植物名录》)

石莽草
【别名】

石辣蓼(《广西中药志》),头花蓼、小红藤(《广西植物名录》)

【来源】

为蓼科植物头花蓼的全草。

【形态】

头花蓼 多年生草本。茎蔓延,先端斜升向上,表面红色,节处着生柔毛。叶互生,椭 圆形,长2.5~5厘米,宽1~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具缘毛,边缘及叶背往往带红色 ;叶柄带红色,长约1~3毫米,基部具耳,包茎;托叶鞘状,先端平整,被长柔毛。总状花序直立 ,近球形;花被淡红色,5深裂,裂片椭圆形,先端略钝,长约2毫米;雄蕊8,花丝白色,透明,腺 体黄绿色,长圆形,位于花丝基部,花药淡蓝色;子房上位,绿黄色,表面光滑,花柱上部3裂,柱 头球形。瘦果包于宿存的花技内,卵形,具3棱,光滑无毛。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生于岩 石上。分布我国西南部。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

苦辛,温。 《广西中药志》:"味辛微涩,性温。" 《广西中草药》:"味苦辛,性平 ,无毒。" 《云南中草药》:"酸,凉。"

【功能主治】

解毒,散瘀,利尿通淋。治痢疾,肾盂炎,膀胱炎,尿路结石,风湿痛,跌打损伤, 疮疡湿疹。 《广西中药志》:"祛风湿,散瘀止痛。治风湿,跌打。" 《广西中草药》:"解毒 消炎。治痢疾,皮肤溃疡,无名肿毒。" 《云南中草药》:"清热利尿,通淋。"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煎水洗,或熬膏涂。

【使用注意】

《广西中药志》:"孕妇及实热者忌用。"

【相关方剂】

治风湿痛:石莽草煎水蒸洗。(《广西中药志》) 治痢疾:石莽草二两,水煎,日分二 次服。(《广西中草药》) 治血尿、膀胱炎:鲜太阳草一两,水煎服。若血止仍尿痛则加背蛇粉一 分五厘,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治疮疡、麻风溃烂:石莽草一斤,九里明五两,爬山虎五两 ,桉树叶五两。水煎成膏,加梅片二钱搅匀。涂患处,每日一次。(《广西中草药》) 治肾盂肾炎 ,尿道结石,跌打损伤:头花蓼五钱至一两,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治跌打瘀肿:石莽草打 烂,酒炒外敷。(《广西中药志》) 治尿布疹、黄水疮:鲜太阳草煎水,洗患处。(《文山中草药 》) 治烂疮:石莽草、爬山虎、九里明各适量,水煎,洗患处。(《广西中草药》)

石莽草的同类中药材

中成药推荐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