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医生
首页 > 中医 > 正文

泥鳅

别名:鳛、鳅(《尔雅》),鳅鱼(《本草拾遗》),和鳅(《泉州本草》

泥鳅
【别名】

鳛、鳅(《尔雅》),鳅鱼(《本草拾遗》),和鳅(《泉州本草》

【来源】

为鳅科动物泥鳅的肉或全体。

【形态】

泥鳅 体细长,长约15厘米,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尖,吻部向前突 出。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唇软,具有细皱纹和小突起,眼小。须5对;吻须1对,上下颌须各2对 ,吻须和上颌须之长均与吻长相等,下颌须外侧的1对其长为上颌须长的1/2,而为内侧1对的2倍。 鳞极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侧线鳞150左右,头部无鳞。背鳍Ⅱ7,无硬刺,起点在腹靖之前或相 对。臀鳍Ⅱ5~6,起点在背鳍末端之后。腹鳍短小。尾鳍圆形,尾柄上下边缘向外扩展。体背及两 侧灰黑色,体部、头部和各鳍上均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 有一黑点,其它各鳍灰白色。 栖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中,喜居于静水底层。除西部高原地区 外,全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本动物皮肤中分泌的粘液(泥鳅滑液)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化学成分】

可食部每100克含水分83克,蛋白质9.6克,脂肪3.7克,碳水化物2.5克,灰分1.2克 ;又含钙28毫克,磷72毫克,铁0.9毫克。 肉的脂肪中,含脂肪酸1.3~2.5%。 全体100克中含维 生素A-70国际单位,维生素A原90国际单位,维生素B1-30微克,B2-440微克,尼克酸4.0毫克。

【性味归经】

甘,平。 《滇南本草》:"味酸甘。" 《医学入门》:"甘,温,无毒。" 《纲目》 :"甘,平,无毒。入脾。" 《本草撮要》:"入手太阴经。"

【功能主治】

补中气,祛湿邪。治消渴,阳痿,传染性肝炎,痔疾,疥癣。 《滇南本草》:"煮 食治疮癣,通血脉而大补阴分。" 《医学入门》:"补中,止泄。" 《纲目》:"暖中益气,醒 酒,解消渴。" 《随息居饮食谱》:"杀虫。" 《四川中药志》:"利小便。治皮肤瘙庠,疥疮 发痒。"

【临床应用】

内服:煮食或烧存性入散剂。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治疗传染性肝炎 取活泥鳅放清水中养1天,使其肠内容物排净,然后用干燥箱烘干(温 度100℃为宜)研粉,每次10克,日服3次。治疗40例,24例自觉症状消失,肝脾肿大消退,肝功能 恢复正常;3例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肝缘在肋下0.5~1厘米以内,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麝浊1单位以 下、麝絮"+"、脑絮"++");3例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肝缘在肋下1~2厘米以内,肝功能改善;5例无 效。曾将20例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分两组对照观察,结果泥鳅粉治疗组7例临床治愈,平均治愈天数为 25.8天;保肝疗法对照组4例临床治愈,平均治愈天数38天。泥鳅粉对促使黄疸消退及转氨酶下降, 比较明显,尤以急性肝炎更为显著;对肝功能其他项目的恢复,也较一般保肝药物治疗为快;对迁 延型和慢性肝炎的肝功能也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关方剂】

治消渴饮水无度:泥鳅鱼十头(阴干,去头尾,烧灰,碾细为末),干荷叶(碾细为末)。 上二味等分。每服各二钱匕,新汲水调下,遇渴时服,日三,候不思水即止。(《圣济总录》沃焦散 ) 治阳事不起:泥鳅煮食之。(《濒湖集简方》) 治黄疸湿热小便不利:泥鳅炖豆腐食。 治 久疮不愈合:泥鳅醋炙为末,掺患处。 治上下肢肌肉隆起处肿痛:泥鳅合食盐、冷饭拉捣敷患处 。(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调中收痔:鳅鱼同米粉煮奠食。(吴球) 治湿热皮肤起疹发痒: 泥鳅、鱼鳅串、侧耳根、蒲公英。共炖汤服。(《四川中药志》) 治疥癣发痒:泥鳅、侧耳根、鱼 鳅串、老君须、一枝箭。共炖汤服。(《四川中药志》)

泥鳅的同类中药材

中成药推荐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