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分为分泌性和急性中耳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部分患者可以自愈。因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是感冒引起的,随着感冒的好转,咽鼓管功能恢复后,分泌性中耳炎也可以彻底康复。急性中耳炎是需要经过治疗才可以恢复的。
分泌性中耳炎
耳鼻咽喉科多发性疾病之一,多见于儿童,春、冬季多见,是引起听力损失的常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鼓膜内陷、鼓室积液、耳内胀闷、听力下降等。
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常见的原因是感冒或鼻炎引起的,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变态反应与免疫学等因素有关,一般治疗预后较好,有的反复发作。
临床上常有药物和辅助治疗方式。在药物方面包括粘液促排剂(如桃金娘油、桉柠蒎、氨溴索等)、抗组胺(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及抗生素(头孢菌素、青霉素、罗红霉素等),大多数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可以恢复。部分患者需要经过辅助治疗才能恢复。
辅助治疗包括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置管。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原因,重度的腺样体肥大需要手术切除。
急性中耳炎
儿童急性中耳炎是指细菌和(或)病毒等病原体经咽鼓管直接进入鼓室引起中耳腔黏膜感染,通常继发于普通感冒,在48小时内发病,病程不超过12周,常见症状有鼓膜充血、耳痛、听力减退及耳鸣、流脓、发烧等。
治疗方面主要是药物治疗:
❶急性中耳炎要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药物控制感染,因为只要早期的治疗及时得当,就可以防止鼓膜穿孔。
❷局部药物治疗:
滴鼻液:用含有血管收缩剂的滴鼻液(如1%麻黄素滴鼻液或羟甲唑林)滴鼻,可以改善鼻通气及咽鼓管功能。
鼓膜未穿孔,可以用1%酚甘油滴耳,消炎镇痛。如果鼓膜穿孔流脓了,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特别提示
儿童患中耳炎后要及时进行治疗,预防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注意耳朵不要进水,不要擤鼻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