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医生
首页 > 健康知识 > 正文

关注肾血管性高血压

发布时间:2020-08-12 20:14:46浏览:
  肾动脉狭窄发病率较高,是难治性或顽固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根据国外资料,在所有高血压患者中约有20%合并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临床后果通常比较严重:狭窄大于50%可影响肾脏血流灌注,狭窄大于70%明显减少肾血流量,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导致肾素分泌增多,血管紧张素和血清醛固酮增加,进一步使外周血管阻力升高,水钠潴留加重和动脉血压升高。狭窄严重者还可导致肾脏进行性损害,肾萎缩和肾功能丧失,也是老年人发生急性左心衰(俗称急性肺水肿)的重要原因。根据国外资料,约1/3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合并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异常、大动脉炎引起,其他少见因素如肾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主动脉瘤、神经纤维瘤等也可引起肾动脉狭窄和闭塞。年轻的肾动脉狭窄患者多由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和大动脉炎等引起,而老年人发生肾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则是主因。对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年龄小于30岁),尤其是存在大动脉炎、动脉肌性发育不良和其他免疫性疾病病史者,应高度警惕是否存在肾动脉狭窄,门诊对于此类患者应常规进行肾动脉超声或肾脏CT增强检查;对于中老年人,如果近期发现血压升高,或者血压升高难以控制,服用ACEI或ARB肾功能出现进行性恶化,或者发生一过性急性肺水肿,应强烈建议肾动脉超声或肾脏CT增强检查以明确是否合并肾动脉狭窄。
 
  尽管肾动脉超声或肾脏CT检查等传统方法有助于筛查和诊断肾动脉狭窄,但是肾动脉造影检查仍然是确诊的金标准。根据国内经验并结合美国肾动脉狭窄诊断和介入治疗指南,对以下病人应进行肾动脉造影检查。
 
  (1)年龄小于30岁的高血压患者;
 
  (2)出现肾功能损伤或肾体积缩小者,尤其在使用ACEI或ARB者;
 
  (3)肾动脉B超或肾脏CT检查提示肾动脉狭窄者;
 
  (4)拟诊为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异常或存在大动脉炎的患者;
 
  (5)年龄>60岁患者近期发生高血压,尤其是合并糖尿病或冠心病存在高动脉硬化风险的患者;
 
  (6)年龄>60岁,不伴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发作难以解释的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左心衰);
 
  (7)排除其他继发因素的难治性高血压。
 
  鉴于肾动脉狭窄临床后果严重,所以一旦确诊存在严重的肾动脉狭窄应当积极进行治疗,以利于血压控制,延缓或逆转肾损害,预防或减少急性肺水肿的发生。目前治疗肾动脉狭窄最有效的方法是介入治疗,不仅创伤小、成功率高(技术成功率达99%),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肾动脉主干闭塞、穿孔和肾切除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4<span="">%)。根据目前指南,当造影证实肾动脉狭窄R70%者,应当进行介入治疗(球囊成形+肾动脉支架植入术)。只有极少数肾动脉闭塞长久,肾脏显著萎缩丧失功能者,才采用外科方法切除丧失功能的肾脏。
 
  分享:
 
  微信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