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医生

补阳还五汤医案分析

发布时间:2023-10-05 10:46:21浏览:2658次

【组成】黄芪120g 赤芍5g 当归尾 川芎 桃仁 红花 地龙各3g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病案】陈某,男,78岁。患中风后遗症口歪舌强,双下肢活动不利1年余。曾用维脑路通等药物治疗未效。刻诊:口角向左歪斜,流口涎,舌强,语言謇涩,双下肢震颤而乏力,举动艰难,步履蹒跚,神智虽清但反应迟钝,思维不灵,近事喜忘,心悸。舌苔薄黄而腻,舌体胖大,向左斜,脉弦硬。血压150/90mmHg。头颅CT示:脑萎缩,腔隙性脑梗死。辨证为痰瘀阻络,机窍不灵。治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合导痰汤加减:当归10g,川芎10g,生黄芪30g,桃仁10g,赤芍12g,红花8g,炙甘草6g,炙地龙15g,竹茹10g,枳实10g,瓜蒌皮15g,天竺黄6g,制南星6g,制半夏8g。竹沥水20ml×3支(每日3次),8剂。嘱注意情志调畅,饮食宜清淡,忌油腻肥厚。

二诊:服方后口斜较正,双下肢震颤好转,活动较自如而有力。原方加丹参、北沙参各15g,20剂。

三诊:口角歪斜已正,言语流利,肢废复用,步履几如常人。遂停药调养。半年后随访:言语行动如常人,面色红润,精神如常。因经济条件所限,未再作头颅CT复查。(摘自《新编方剂学》)

【分析】该患者虽没有典型的偏瘫,但根据患者症状“口角向左歪斜,流口涎,舌强,语言謇涩”,以及“头颅CT示:脑萎缩,腔隙性脑梗死”可以确诊为中风后遗症。对于中风后遗症的辨证,临床多为气虚血瘀证,本例患者亦有“双下肢震颤而乏力,举动艰难,步履蹒跚",以及“脉弦硬”等症状,颇类气虚血瘀证,唯脉象颇可疑,弦脉本硬,脉弦可由风动导致。“舌体胖大,舌苔薄黄而腻”,此为阳虚水湿不化之象。作者选补阳还五汤以益气活血通络外,还合导痰汤加瓜蒌皮、天竺黄、竹沥水,是怀疑苔黄腻由痰热所致。药证较相合,8剂后症状有所改善,原方加丹参以增强活血作用,加北沙参以滋阴(可能为防化痰药燥烈太过而伤阴)。从全方用药看,舌象应无改善,恐需后续调理。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黄芪用法,一是关于其使用剂量,原方中黄芪的剂量虽有120g之多,但在临床实际运用时,一般开始仅用30~60g,如果患者疗效不佳,且没有出现腹胀等副作用后,可酌情增加,极少数人可以直至120g。本例因疗效较好,效不更方,直至痊愈。二是关于黄芪的选择,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时,黄芪一般选炙黄芪,因其炙用升阳补阳作用更强。这是因为中风后遗症的病机,王清任认为是阳气不足,如全身阳气为十分,则半身不遂之中风后遗症是欠五分之阳气,而补阳还五汤就是补其不足之五分阳气,故本方称补阳还五汤。

另外谈一点关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一方面由于该病往往病程较长,需要长期坚持服药;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疗效,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应当进行患肢功能锻练,这一点非常重要,同时还可配合针灸、推拿等以加快患肢的功能恢复。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