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是一种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的疾病。它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主要发生在儿童、老年人、长期疾病和身高较弱的人身上。该疾病的主要特点是直肠粘膜和直肠反复脱离肛门,并伴有肛门松弛。
直肠脱垂分为部分性和完整性两种,是否需要手术,手术方法如何,需要检查病人才能决定。
1.部分脱垂:
脱出部位仅为直肠下端粘膜,又称粘膜脱垂,脱出长度2cm~3cm,一般不超过7cm,黏膜皱襞呈放射状,脱垂部分分两层黏膜组织,需要与环状内痔鉴别,除病史不同外,环状内痔脱垂时,可见到充血肥大的痔块,呈梅花状易出血,直肠指检时,括约肌收缩有力,而直肠脱垂时括约肌松弛。
2.完全脱垂:
直肠全层脱出,严重者直肠、胆管均可翻出肛门,脱出长度常超过10cm,呈宝塔形,粘膜呈环状排列。
治疗成人直肠粘膜脱垂,可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完全直肠脱垂疗为主。
①注射治疗:
将硬化剂注入脱垂部位的粘膜下层,使粘膜与肌层发生无菌性炎症,粘连固定。
②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很多,主要有直肠悬吊和固定、肠道脱垂切除和肛圈缩小。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