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医生
首页 > 健康知识 > 正文

黄芪的性味归经

发布时间:2022-11-15 09:57:32浏览:

黄芪作为我们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和常食用的中药材,其实很多朋友对它也是比较了解的。黄芪的属性是性味归经,具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作用。黄芪对人体是有很多好处的,只要运用得当对人体具有很好的调理效果,并且它的服用方式也是有很多种的。

中药黄芪功效的应用

1、中药黄芪补气且有良好的托毒生肌之功。用于气血亏虚的疮疡日久不溃,常与当归、同用,如透脓散。若用于疮形平塌,久不起发,或溃后久不收口,常与人参、当归等同用,有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收口之功。

2、中药黄芪长于补脾肺之气,为补气要药,且能升举阳气。用于病后气虚体弱,乏力神疲,与人参同用,能增强补气之功。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或泄泻,与白术、党参等同用,可增强补气健脾作用。用于气虚血亏,面色萎黄、气短乏力,与补血的当归同用,能补气生血。用于气虚阳衰,畏寒多汗,与助阳的附子同用,能补气温阳。用于中气下陷的久泻脱肛、子宫下垂,与人参、升麻等同用,能补气升阳,如补中益气汤。如属气虚不摄血而致的便血、崩漏,与人参龙眼肉等同用,能补气摄血,如归脾汤。

3、中药黄芪既能补气,又可利水消肿。用于气虚失运,水湿停聚的肢体面目浮肿、小便不利,常与白术、防己等药同用,如防己黄芪汤。

4、中药黄芪用于气虚血滞所致的肢体麻木,常与桂枝、芍药配用,如黄芪桂枝五物汤。用于肩臂风湿痹痛,与羌活,片姜黄配用。用于中风后,气虚血滞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与川芎、红花等同用,如补阳还五汤。用于气津亏虚的消渴证,常与山药、天花粉同用,如黄芪汤。

5、中药黄芪有益卫气、固表止汗之功。用于卫气失固的自汗,常与牡蛎、麻黄根同用,如牡蛎散;若自汗兼见恶风脉虚者,当与益气固表的白术和散风发表的防风同用,即玉屏风散。用于阳虚汗出不止兼见肢体倦怠者,则与附子、生姜同用;用于阴虚所致的盗汗,须与生地黄、黄柏等滋阴降火药同用,如当归六黄汤。

相关文章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