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医生
首页 > 健康知识 > 正文

儿童为何会有强迫的思维和行为呢

发布时间:2020-03-31 08:36:24浏览:

  强迫思维是指一种思想反反复复、持续地出现,这种思想可以包括一句话、一个数字、一个想法、一件想象的事物、回忆的往事、一个冲动的意念、一种情感体验等等。如怀疑自己做完的题怕没做好,反复想做题的过程或是检查好几遍仍不能完全放心;过分怕脏;怀疑自己生了某种疾病,虽经医院的多种检查仍不能打消此念头。

  强迫动作或强迫行为是指反反复复的动作或必须按某种规则或程序而作出的动作,如强迫数数、反复洗手,反复做一套有先后次序的动作,若次序被打断或认为没做好则重新开始。这些想法和动作并非是自愿产生的,而是带有强迫的性质,明知没有什么意义、是多余的,想摆脱却摆脱不掉,浪费了时间,影响了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孩子自己也感到痛苦,情绪低落。

  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疾病,在年幼的儿童中很少见,相比之下在年龄大些的儿童中多些,该问题常会出现在性格内向、做事认真刻板、一丝不苟、对自己要求十全十美的人身上;若父母是这种性格也会影响到孩子,尤其在现代社会中,儿童的精神负担较重,来自家长和学校对孩子的要求甚高,发生这种心理障碍的机率也有所增高。但有的时候发生的原因难以确定,可能与某种特殊经历有关。

  在儿童正常发育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看起来象强迫的现象,如:走路数阁子,反复折手帕,一定要折得很整齐,做一种特殊含义的动作,做好了就很舒服,否则就情绪不好。与病态强迫所不同的是,他们对此并不感到苦恼,反而会感到有意思,愿意去做,这种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后自然就消失了,并不对生活和学习造成影响,这也就不算什么病态了。

 当强迫的思维和行为对孩子造成了影响,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否则将迁延多年,难以治愈。同时,需要排除重性精神障碍的强迫症状。

相关问答

林志威

建议你去做评估,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如何判断一岁半宝宝说有孤独症 2019-06-07  妈妈网资深编辑资深编辑 母婴百科妈妈网  孤独症一种广泛性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出现障碍亚型疾病,这种疾病以男性多见,主要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会表现出在言语发育、人际交往、兴趣狭窄以及行为方式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对此有家长想了解一下,如何判断一岁半宝宝说有孤独症? 1、语言障碍,在宝宝成长到一岁半的时候,还不能很好的说话,即便能说话的,也是非常低声的说,并且有时候还会一直重复几个词语,有的宝宝甚至还会出现宁可用手势替代也不愿意说话的情况,如果有这种情况应考虑宝宝是否有孤独症。 2、情感回馈为零。从婴儿阶段就不太喜欢亲近家长,也不依赖家长的怀抱,到了一岁半之后,即使家长与宝宝交流,或者去逗宝宝开心,宝宝也只是眼神空洞的看着家长,没有笑容,也没有与家长眼神交流的情况出现,情感回馈是零的,如果有这种情况出现也要考虑宝宝有孤独症的可能。 3、喜欢单独待着。大部分宝宝到了一岁半的时候,都特别喜欢外出玩,尤其见到同龄的小宝宝还会特别开心,有孤独症的宝宝,不像正常的宝宝,喜欢外出或与同龄人玩耍,总是自己静静地待在一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即使别人主动去找他玩,他也不理会甚至躲避。

医师连平县人民医院2021-08-24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