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乳糜泻是对麦胶敏感引起的?
杨爽
乳糜泻是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是一种累及小肠的慢性、多器官性免疫性疾病,主要是使用麸质类食物引起的。 所谓麸质类的食物是指脱去淀粉后的面粉,比如面筋就是麸质类食物,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唯一方法是终身,无麸质饮食。所以大麦,小麦,黑麦,燕麦这些食物都尽量不要吃了。
Q肠痉挛会引起昏厥吗?
如果肠道痉挛引起剧烈的疼痛,有部分人会导致晕厥,有的人排尿也会导致晕厥。但是晕厥,最主要是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原因。第一心源性疾病,如果心率过慢,比如说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大于三秒以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会导致突然晕厥,需要完善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第二脑血管疾病,如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些也会导致晕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大多见于有基础疾病的人,比如有高血压、糖尿病、平时长期抽烟。而且有部分人脑缺血发作的时候,有些伴有言语不清,或者是一侧肢体偏瘫,可以完善头颅磁共振平扫和头颅的血管磁共振检查。
Q慢性非萎缩性胃窦炎是怎么引起的?
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最常见的使用螺旋杆菌感染,需要做13碳呼气试验检查。如果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需要服用两周抗生素根治治疗,其次,可见于长期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暴饮暴食、不规律饮食、熬夜、抽烟喝酒会导致慢性胃炎。还有服用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布洛芬,这些止痛类的药物也会导致慢性胃炎。
Q萎缩性胃炎吃药引起便秘怎样缓解?
导致便秘一定要改善生活行为方式,多喝水,每日饮水量可以达到2000毫升,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吃火龙果通便,吃粗纤维的蔬菜,就是嚼起来有渣的菜,吃含益生菌和双歧杆菌的奶粉。如果便秘严重可以服用乳口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要注意这两个通便的药物都一定要多饮水才能够通便。
Q吃凉东西引起疼痛,这是怎么回事啊?
右下腹部隐隐作痛,需要排除是阑尾炎的可能,建议完善阑尾B超,血常规检查。如果考虑是阑尾炎需要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如果腹部疼痛程度剧烈,考虑是化脓性阑尾炎,需要手术治疗。其次,如果是右侧的输尿管结石,也会导致右下腹部的疼痛。通过查泌尿系统B超,尿常规检查可以确诊。如果是胃肠功能不好,出现有排便次数增多,消化不良也会导致右下腹部疼痛。所以出现右下腹部疼痛,考虑的原因比较多,建议到医院里面明确诊断。
Q胃炎会不会引起心悸,胸闷?
胃炎一般有些会导致胸闷的症状,但是如果你有明显的心慌、胸闷,建议还是要完善心肌酶谱、心电图或者是动态图,心脏彩超检查,排除心脏方面的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建议要完善13碳呼气试验,检查排除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如果有幽门螺旋杆菌需要服用抗生素根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有癌变几率的,需要定期复查胃镜。如果发现有早期癌变,需要手术切除治疗。如果你现在有明显的腹胀,可以吃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缓解腹胀的症状。当然如果是太过于紧张、焦虑也会导致心慌、胸闷的症状。
Q粪便引起的肠梗阻,通便之后就没事了吗?
粪便引起的肠梗阻,急性期一般是需要禁食的,靠输液治疗,肠道里面大便可以通过灌肠排出来。大便排出来之后,肠梗阻是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的。老年人便秘是比较常见的,饮食要注意多喝水,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多吃蔬菜水果,特别是含粗纤维比较多的食物,比如火龙果,嚼起来有炸的老青菜。可以吃含益生菌双歧杆菌的奶粉调节胃肠道,如果便秘严重可以适当的吃乳果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通便。
Q口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导致口臭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牙龈炎、口腔炎,这种情况下可以每日三餐饭后多簌口,保持口腔清洁干净,尽量不要吃葱蒜,这些刺激性气味的食物。二,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需要完善13碳呼气试验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容易导致口臭。但是由于小孩年纪太小也不需要根除,一般年龄大于14岁以上才服用抗生素根除治疗。
Q肠糜烂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肠息肉导致的原因是肠道的慢性炎症刺激会导致息肉,一旦发现有肠息肉,一定要将息肉切除并做病理活检。如果息肉的性质是炎症,问题不大。如果是腺瘤性息肉是有癌变几率的,肠息肉也容易反复复发,需要定期复查肠镜,一旦发现有肠息肉需要将息肉切除。肠粘膜糜烂有可能是食物的原因导致的,还有可能是因为肠道的炎症导致的,比如有溃疡性结肠炎。
Q反流性食管炎是怎么引起的?
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需要完善13碳呼气试验检查。如果是阳性说明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需要服用抗生素治疗。第二是因为长期大量的喝酒,导致食管处的粘膜发生病变,食管括约肌松弛会导致胃食管反流。第三是因为先天性的食管括约肌松弛导致的胃食管反流。第四药物因素导致的,比如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硝酸甘油等。
抱歉,没有找到相关内容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